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JD学生如何走进律师楼?个人体会加就业指南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714 移动端

本文是给即将到美国读 JD 学位的同学写的;完全是楼主自己的一点儿体会;不可能对所有人都适用;只是想给大家一点启发。路还是自己走出来的更舒坦。

1)引子

我本科是在中国读的;博士是在美国读的;JD 是在UVA 读的;毕业后将去一 Big Law就职。以前我就说过,我读法学院的目的是去Big Law 谋职挣钱。而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培养几个技能。

拓展人脉(Networking)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尤其对人生地不熟的来自大陆或台湾的学生而言。如何Networking 可能就决定你是否能挤开Big Law 的大门。

面试技巧是另一个重要技能;缺了它,即使你能利用人脉找到机会,也可能拿不到最后的暑期实习生聘书。

实习策略是最后一个技能。如果在十周左右的实习期你演砸了,拓展人脉和面试技巧的成功会前功尽弃,错失拿到永久工作聘书的机会。下面就听我试着讲讲这三个技能的培养。

2)拓展人脉的必要性和好处

大家都看见我成天地在网上鼓吹“进T14!进Big Law !”其实即使你进了 T14,也不能保证你会三年之后进Big Law 。看看 T14 的就业数据,你就会知道我在说什么。

拓展人脉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让你有更多的机会找到工作。第二:你可以自己培养这个技能,即使你的 1L 成绩一般,也没进学校的 Law Review;但如果有了人脉,你一样可以拿到面试机会;拿到 Callback;拿到 Summer Associate Offer。第三就是一旦学会拓展人脉,你的职业生涯会终生受益,如果你不想在一个律师楼干一辈子。第四,其实 Networking 的过程也是个学习的过程。例如你可能会和各色人等交谈,并从中汲取营养,感受本行业的前沿或动向;而凭着自己的Networking 感受,你在面试时会比其他候选人表现得更与时俱进,消息灵通,也可能更显得成熟自信。再例如通过和各色人等交谈,你会注意到各种表达方式和学习如何与别人交谈;甚至可以模仿你心中认为其行为最得体的某个律师的言谈举止。最后,Networking 就是 Mock Interview 的一个变体,而且更真实。很多人说 在 OCI 面试时会紧张;会头上冒汗;会口吃;会手足无措;会答非所问。其实你要是在初次 Networking 时,也会有同样的表现;同样的紧张。但多做几次,就会克服这种怯场 (stage fright) 的毛病了。面试就是交谈(conversation);而 Networking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进行各种交谈。

记住这点:不要为了 Networking 而 Networking。要让 Networking 同时给双方带来可以享受的一份乐趣;让对方觉得和你交流是一件有趣的事,不是累赘。

3)拓展人脉的有效方式方法

下面尼克同学(nicklad)在五楼的两分钱解答很靠谱,希望大家多读读他的帖子。

my $0.02:建立networking应该从1L就开始了,当然重点是保持学业和networking的平衡. 比如说你可以参加law school的各种student group, year/semester long clinic, 一般会请到alumni来做讲座啊之类的, 这个时候就是好好发挥你的converse能力的时候了.同时, 1L虽然紧张,但是晚上或者周末的时候可以去local PI organization去volunteer一下, 这样的话 1)能够帮助你拓宽人脉 2)有些学校可以把这些算进pro bono credit 3)对你1L summer job search也有帮助, resume上面也可以多添一笔。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办法, 比如就算不参见group,也经常会有employer/alumni来讲座,应该都会涉及到不同的legal field. 还有就是有些学校的mock interview会直接请law firm等的真正雇主来, 这样就有可能在mock interview了之后,你可以和那些人networking, 这样对你OCI也有另外一种帮助。我还只是一个 pre-0L..看看就好...

第一要目标明确。

你想通过拓展人脉得到什么具体回报?是求人多递简历吗?是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吗?是找高人当你的“职业发展”导师吗?是想搞清楚各个律师楼的优势和弱项以便自己日后的就业选择吗?是想明确自己以后最合适的从业方向吗?就我自己而言,我想知道1)毕业后去哪个律师所的哪个业务组合适?2)怎么混进去?

如果你就是想让熟识的律师给你递简历,那你该做的事无非是:查校友律师的电邮地址且发信联系;联系上后争取打个电话唠嗑;然后邀请联系人吃个午饭(如果你学校在该联系人工作地点100 英里之内)问清楚律师楼的招聘过程;请联系人递简历。

第二要自然而然。

在上述互动活动的基础上,你可以明确地告诉联系人:自己就是想找个工作;希望有高人指点(比如联系人对找工有何指点?自己的简历有没有漏洞?如何补漏洞?)。依我的经验,大部分校友都乐意帮忙,只要你说明自己需要联系人干什么事;而且联系人并不用花太长的时间干。还有就是注意说话的分寸,不要强人所难。没有任何校友有义务帮你;你也不要对校友帮助要求太高。不要一上来就让人家给你干这干那;至少先和人家聊上,让人家对你有个了解,再试着往找工作一事上引。多问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让人家给你改简历和搭关系。你可以说出自己的困惑和不解之处,如果人家答应帮你一把就继续;如果人家装没听见或看见,你也别一肚子不高兴。

第三要愚公移山。

这种从电邮开始的建立人脉很费时间。从法学院一入学就应该开始,才不会导致后来临时抱佛脚的尴尬。你应该把拓展人脉的工作看作是读案例之后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持之以恒,才可能成功。一开始你就跟炒股票似的,只出不进,貌似亏了。可这人脉的回报是 back-end-loaded 的投资,别被短期的挫折所迷惑。当傻子有傻子的好处。

第四要见缝插针。

就是尼克同学说的,你要每时每刻都寻觅建立人脉的机会:任课教授;讲座讲员;访问学者/律师;高年级同学;晚餐会与会人员;等等都可能帮你拓展人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比如说任课老师一般都很乐意和你共进午餐(只要你付钱)。吃饭的时候,别光想着套题;拉关系找工作更重要。

4)拓展人脉时如何破冰?

第一,像上面说的找校友,尤其是在法律界做你喜欢的方向的校友;谷歌一下,能找出一堆来。对大陆和台湾学生来说,本科是在美国以外的大学读的,可能限制了校友的范围。如果你在美国读了本科或博士学位,应该把该校校友也列为可能的联系人。

第二,利用面书和 Linkedin 等网络工具来查找/建立人脉。比如大部分律师在自己律师所都会有电邮;而他们又大都会用同一个电邮建自己的 Linkedin 账号。还有就是去 CSO (学校的就业办公室)去要法学院校友的通讯录。总之,你应该能找到很多可能成为你联系人的候选人。

第三,主要针对初级律师而不是合伙人。原因无非是后者富余的时间有限;而前者在年龄和经历上能引起共鸣的地方更多。当然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个乐于助人的合伙人是你的福分,也别浪费了。

第四,要真诚。你可以在交谈时拍马屁,但别拍到马蹄上。你可以夸某个律师楼好,但别轻易诋毁另一个律师楼。你可以自己品味听来的小道消息,但别继续传播听来的小道消息。你别显得特别 nosy (爱八卦),人家一时说走嘴的东西不要当成宝贝当谈资。

第五,破冰的电邮要对症下药。电邮不要有笔误;不要上来就问找工作的具体问题;不要加自己的简历或任何附件;放低姿态,以一种虚心好学的形象出现。可能的主题:在律师楼工作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为什么选这个法律的从业方向;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法律工作是什么;你认为自己成功地进入现在的律师楼是因为自己做对了哪几件事。

初始电邮的模板

Email Subject: Career Question from UVA 1L

Hi Mr./Ms. [Contact’s Last Name],

I am a 1L student at UVA Law and I hope you don’t mind this email asking for some career advice. Specifically, if possible, I would like to have a short conversation with you over the phone, a few minutes at most, and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how you started your career in ABC Law Firm and what your life is like at work.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help and I would be happy to call you at any time convenient for you.

Thanks for your time. Wahoowa!

Warning: This is a special greeting for UVA students. Do not copy to your own version of an initial email message. FYI, we call ourselves Wahoos.

[Student’s First Name]

5)电话交谈和午餐会

其实打电话联系是挺好的一件事:省时间和精力;也不用穿好看的衣服或化妆。打电话也就十几分钟的事,而且时间随意,对双方来说,算是很小的投资。而且你通过电话联络,可以听出联系人是否上心。上心的,你可以进一步联系;甚至开车去见一面,吃顿中午饭(你付钱)。混事儿的联系人,打一次电话就够了;谢谢人家之后就不用进一步联系了。头一次电话,主要让对方讲述其奋斗史;其独特经历;和对你这种 1L 新生的忠告。你可以边听边记,把人家的肺腑之言都写在纸上,事后慢慢品尝。另一方面,不要问过于详细的问题,以免冷场。

如果碰到一个热心的联系人,同意和你见面吃午餐,一定不要错过这种机会。比如我想去 DC 的律所。从 UVA 开车去 DC 大约要两个半小时。开这么长距离的车就为吃顿一小时左右的饭,值吗?我觉得值,如果你把这午餐会看做一种面试练习和锻炼与人打交道的本事。就和 blind date 类似,当然你还是做了些前期功课的。吃饭穿 Business Casual 就行了;可进可退。吃饭的时候也别机关枪似的问问题,让人家也有空咽口饭菜。练练 Small Talk,不用整天讨论法律事宜。如果人家坚持要买单,你就让人家买单,但说明下次吃饭你付钱。利用这种机会,实地观察正牌律师的言行举止,模仿一下,看自己是不是也能上升到人家那个高度。虚心请教,给机会让他们秀给你看他们自己引以为豪的地方。最好的结果是让他们觉得,和你交往是个有趣的事,是个值得投资的项目。多微笑,适时插话,有 Eye Contact,多点头,争取能听懂或说个笑话。

6)保持联系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建立联系之后,你还要像种花(或谈朋友)似地“培养感情”。比如吃过午餐后,写个谢谢你的短信;隔一段时间(一个月或两个月)写个更新的电邮(比如你在法学院学习有什么新体会;对近期法院判决有什么疑惑/评论;你是否又有机会去访问联系人;你哪个课得了高分等等)。写的时候,试着问一些问题,尤其是找工作有关的问题。直接了当,别拖泥带水。但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回答需要的时间:别太难也别太多/太长。要是你发现联系人或联系人所在律师所最近发了篇文章/参与了一个案子的审理,也可以恭维人家几句,套个近乎。

值得注意一点的是:要察言观色,量体裁衣。通过阅读别人回复的电邮和电话交流的内容,你会得出哪些人是非常热心帮助你的;哪些是要你时不时敲打一下的;以及哪些是比较难求得动的。根据这些评估,你发信求助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寸。即使是热心帮助你的人,你也不能“利用过度”;人家还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处理呢。即使是比较难求得动的人,如果你必须去找他帮忙,也要硬着头皮上。

总之,别等茶都凉了再去联系。要持之以恒。

7)拓展人脉结束语

当然,拓展人脉是个双向活动。一方面,1L 或 2L 学生从与联系人接触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另一方面,我们不禁要问:联系人(律师)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呢?我能想到的首要一点是联系人帮助学生之后的自我成就感。不可否认,大多数人都会在无偿帮助别人之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或者一种对自己人品的自爱。作为学生,一定要意识到这点,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被帮助之后的感激之情。进一步说,学生至少可以向联系人保证自己如果成为律师楼的一员后,也会同样诚心诚意地帮助下一代法学院学生,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因为自己曾经得到过其它学长的帮助。这就和本版学长帮助学弟学妹的初衷一样(想找男女朋友的除外)。最后,别光心里感激,嘴上行动上也要有所表示。夸奖人也是一种艺术。即使他们给的忠告你不喜欢或有疑问,对他们给你帮助这点一定要心存感激,让他们觉得你认为他们的意见很重要。

如果你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虫,你可以看看下面两本书:

原文作者:JD@UVA 原文链接: 澳际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澳际官方微信(gternet)获取更多留学资讯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