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机会是平等的,但是成功只是留给那些会准备的人

刚刚更新 澳际教育 编辑: 浏览次数:1060 移动端

在本科生、硕士生多如牛毛的社会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纠结,我要不要去读个博呢?

 

于是实干家们以超高的效率开始了申博,又以超高的效率被拍死在了沙滩上。这一跤可被绊的不轻,生生打击了很多人的自信与自尊,转身投向工作的怀抱,看着每月银行卡上的进账,回想读书时的出账身心无比舒畅,理所当然的对绊倒你的砖头心存感激,殊不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此时只是片刻的欢愉,“后劲”难以维持。

 写到这里,韩老师想起2014年世界科技奖得主王忠林院士的一篇报道。05年他在做实验时出现了实验假设错误,但却没被该“错误”绊倒,反而转换思维找到新的研究方向,此后随着产出高质量高数量的科研成果,在2014年世界科技联席组织评选的材料领域“世界技术奖”中,击败有朱棣文教授、Andre Geim教授等诺奖得主,获得当年的“世界技术奖”。

王忠林院士之所以能获得“世界技术奖”是因为他不断积累的科研成果让量变引起了质变。其实读博也一样,机会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但最终拿到Offer“发生了质变”一定是“更有准备”的那一个。

如何产生质变?

也许你会认为进入学校读博后才是科研生活的开始,但事实上,你的研究生涯是从你准备申请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博士申请会带领你一步一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量变的积累。当你进入学校开始读博后,你就拥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更高更远的学术殿堂迈进的机会,这时才会产生质变。而要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必须要越过“学术CV”“博士课题”“研究计划”这三座大山,将申硕的思维转为读博“科研”的思维。
韩老师接触到的很多同学不懂如何写学术CV,总觉得CV嘛,列一个教育时间表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学术CV应该突出的重点在于学术背景,你左右搜刮来的教育背景导师根本不care,他希望的是看到你在“学术”下的研究能力可塑性以及你的“科研”潜力
那么问题来了,我好像没有学术背景啊怎么破?

韩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突出自己。怎么才能突出你自己呢?那就要对你的背景进行深度挖掘。哪些背景值得着重笔墨,哪些背景需要摒弃,与“学术”相关的经历会被抽丝剥茧的应用到申请方向中去,凸显你的优势。如此一篇内容精炼主题明朗、又包含你研究实力与研究潜力的CV便新鲜出炉了。
但是不要以为学术CV后就轻松了,博士课题才是真正难点的开始!在说到博士申请的课题时,就有很多同学一脸懵逼。既不知道该选什么课题合适,又不清楚所选的课题是否有深度,会不会得到导师的青睐,那一个纠结哟~一阵头脑风暴也想不出导师喜欢什么样的博士课题啊!

其实,韩老师想说,导师们爱的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博士课题。这个“价值”其实并不是那么好界定的,但是如果是有丰富申请经验来说,就容易多了。与你相关专业的PhD会一步一步的引导你缩小课题范围,告诉你当下哪些方向是值得你研究探索的,以确保你课题的新颖性。
 

 

新颖与有价值是体现博士课题价值的基本维度,也是吸引导师目光的最佳法宝。

 

有开始当然也会有高能,Research Proposal就是这三座大山中的高能boss。它的重要之处在于导师能从其中看出你对自己研究领域横纵向的了解程度,而了解的深刻与否全都体现在RP中,导师会根据你写的RP刻画出你在他心中的形象,评判出你是否具有潜力。

 

这就牵扯出了难点:有价值的RP要怎么写?所写的是否符合导师的内心定位?

 从韩老师申请到的PhD Offer总结出的经验来看,可以通过方法论与文献综述来攻克:


横向:学术性思维的模式

即你对该研究领域的宽度的了解,及其相关领域的广度的知晓程度。以学术性思维的模式在自己的研究方法中体现出研究思路,阐述课题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去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依托数据支撑理论。

 


纵向:对文献综述的理解

看过的文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痕迹?通过你所表述的观点来展现你的分析能力批判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以观察你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思想高度。


在你解决完这三座大山后,剩下的面试、套词等也同样会迎刃而解,因为Q博士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协助你拿到那份属于你的PhD Offer。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